close

雖然對於挖蚌這檔事早有聽聞,但我們卻遲遲未付諸行動,因為不但得開很遠很遠的車程(來回約8個小時),還得配合潮汐的時間,想到帶著兩個拖油瓶早出晚歸兼海邊作苦力,不禁令我們打退堂鼓。直到這一天....老公下班回家時帶回了一袋同事送的razor clam,雖然僅有6、7個,但是各個都體積龐大(約有手掌的長度)、蚌肉厚實,正好是一盤菜餚的份量,當晚趁鮮隨即料理上桌,除了偏食的弟弟外,我們都覺得意猶未盡,當下決定就趁這個週末大潮去挖蚌吧!

雖然我們衷心期望能夠滿載而歸,不過有了去年在Kenai河口撈鮭魚的挫敗經驗,出發前我們先幫自己洗腦 - 即使空手而回也不要懊惱,保持愉快的心境、體驗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啦!在油價高漲的今天這樣的自我催眠與心理建設可是非常重要的,要不然到時落差太大,不快的感覺在心中不停的滋長,日子就很難過了!

週末一大早我們按時起床(大人6:00、小孩6:30)、依時出發(7:00)。(這可是有史以來第一遭!我們這對成家10年有餘的慢吞吞夫婦,從來沒有按預定時間出門過,可見razor clam的魅力真的很大,我們就怕去晚了、時間不對而挖不到....)

我們約11點左右到達Ninilchik Beach,海水才正開始要退呢,還不到挖蚌的時間。


果然是早起的蟲兒有鳥吃,早到的我們有多餘的時間能四處走走晃晃,看看周遭的景致。



臨海的Ninilchik River以及零星的商家與住戶


這些停放成排的車子大概不到現場的20%吧!除了這個12小時的限時停車區外,海岸旁也有camping area,甚至附近方圓百里處也有兩三個camping area,記得去年7月中旬來此並沒什麼外地來的遊客,難道所有的人都是為razor clam而來的嗎?


潮水退得差不多了!家裡的男士們個個鬥志高昂,披起戰袍(雨衣、防水褲)、拿起工具、準備上場囉!




放眼望去,潮間帶處處可見各路英雄好漢,大家有志一同赴沙場。


聽說只要沙地上呈現小指頭大小的圓孔(此孔乃埋藏在沙堆深處的clam呼吸通道),垂直深入地底下三、四十公分處即為razor clam藏身處。一開始我們分辨不出怎麼樣才算是clam的呼吸孔,兩個眼睛努力地在沙灘上搜尋,卻完全搞不清楚到底標的物是什麼,直到老公指著兩三個圓孔給我們看,才知道該怎麼尋寶。

每發現一個圓孔後,老公便帶著鏟子努力挖掘,掘開兩三次泥沙後便得跪下來往鑿開的沙洞底用手摸索clam的蹤影,試了幾次後卻始終不見clam現身,到底哪個步驟出錯了呢?

看看周遭的戰士們,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把clam從泥沙裡揪出來,原來老公雖然pose100的努力挖掘,卻因速度不夠快導致海水迅速填滿已鑿開的洞,比較結果發現當老公第二次往下挖掘的時間點,往往已經是別人第三次挖掘或是雙手往下探的時間點了,足足慢了一拍甚至兩拍的時間。

向來自稱是city boy的老公,雖然不至於手無縛雞之力,這輩子卻也沒幹過什麼粗活,肩、背又因車禍受傷過導致力道不夠,再加上年過四十體力有限....(親愛的老公,我寫這些完全沒有損你之意,只是同樣邁入中年的我,這ㄧ、兩年來深深的感覺到年過四十真的是老化的開始)。

其實不止努力鑿洞挖蚌的老公與泥沙抗戰,一旁打氣、找洞的我們也得與泥沙奮戰。整個潮間帶泥、沙、水混合成有如小型的流沙,只要我們因挖掘而停下腳步,泥沙便開始一步步地吞噬我們的雨鞋,想要動身離去,還需用些力氣才有辦法抽身呢!

這段影片便是當時的寫照,一邊是挖到沒力的老公、另一邊是無法抽身急得亂叫的弟弟....


為了安撫老是深陷泥沼、不時吶喊狂叫的弟弟,我們母子二人先行返回停車場,尚無戰果的老公還是不死心地繼續奮戰,哥哥也忍著一身的泥沙拿著桶子堅持地跟隨著。

我牽著弟弟的小手一步一步地往停車場方向邁進,正暗自慶幸終於可以不必再與泥沙為伍,走著走著卻越來越舉步唯艱,不知不覺中泥沙已經到達我的膝蓋,我不但無法拉著弟弟前行,就連自己單獨往前走都有問題。

先前低頭傻傻前進的我這才警覺性地抬起頭來看看四週,赫然發現雖然沙灘上很多人,但我們附近連一個人都沒有,原來我們竟不知不覺地誤入歧途,還看到停車場裡有好心的人頻頻對我們揮手要我們往別的方向走,但我們已經走上不歸路、進退兩難了,再尋找老公與哥哥的人影,卻是在更遠的地方埋頭苦幹挖蚌。

或許是一直牽著我的手,所以即使大腿已經陷入泥沼的弟弟已不再害怕的亂叫,非常鎮靜的等著我的指示。此時弟弟已經完全無法把腳抬起來,所以我們只好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前進 : 我往前跨一小步 - 回頭把弟弟從泥沼中拔出來 - 再把弟弟放入我前面的泥沼中,就這樣一直重複同樣的動作直到離開那可怕的泥沼地。

在這段過程中,我們母子兩跌倒了數次,弟弟甚至連雨鞋都穿不住,在我第一次將他拔出來時,雨鞋竟還是陷在泥沼裡待我拯救,當時很想把這精彩的母子落難狼狽畫面拍下來,無奈雙手已沾滿汙泥,無法拍照留念。

斷羽而歸的落難戰士 (雨衣下弟弟的雙腿根本就是穿著泥漿的褲子,狀況慘烈)


這顆小小的clam就是我們辛苦的成果(早說了嗎!結果不重要,過程開心比較重要啦)


旁邊的Ninilchik幫了我們好大的忙,換下來衣物上的泥漿全靠它帶回大海


我們要離開時,大海又回復到我們剛來時的面貌 - 沙地全部不見了,只不過這會兒是漲潮而我們剛到時卻是退潮的開始。


在回程的路上意外的發現了一個位於Sterling Highway旁的隱密觀景點。我們穿梭於樹林間、腳踩著迂迴的小徑,幾番尋尋覓覓,終於來到 Kenai Lake,看著這一片美麗的湖光山色,我們一家四口欣喜莫名(因為它實在是太隱密了)。





樹林裡地面上奇奇怪怪的苔蘚類植物


雖然瞎忙了一天,卻經歷了全新、可怕卻又有趣的泥沼之旅,再加上Kenai Lake為我們的行程畫下美麗的句點,需求不多的我們已覺得非常心滿意足。

Jean 06/14/2007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jjalaska 的頭像
    tjjalaska

    老三的家 - 客居安克拉治 (Anchorage of Alaska)

    tjjalas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